您的位置:首页 > 剧情 > 港台剧情 > 火箭军新型导弹旅高原打出最佳精度 曾分不清警报

火箭军新型导弹旅高原打出最佳精度 曾分不清警报

时间:2016-10-28 16:03:53 来源:法制日报

从军30年获得过很多奖项,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李正连——

最喜欢的荣誉是“砺剑尖兵”

□ 本报记者  陈丽平

□ 本报通讯员 李永飞 岳小琳

关山重重,长剑引弓,发射“零秒”即将到来。天上,卫星过境侦察窥视;空中,电磁迷雾笼罩覆盖;林间,“蓝军”分队潜伏袭扰……

指挥所里,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旅长李正连的目光,凝视着电子地图上不断变化的电磁频谱曲线、气象卫星云图、空情预警信息等,在多维立体的战场空间里寻找火力突击的发射窗口,指挥一枚枚导弹直刺苍穹,精确命中目标。

这位从军30年,荣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、火箭军“十大砺剑尖兵”的导弹旅长,自信地走出指挥所,仰望导弹腾空划出的壮美轨迹,一幅新的“砺剑图”已在他心里勾划开来。

永远箭在弦上

子夜时分,刺耳的“战斗警报”划破夜空,一场不打招呼的应急拉动开始了。官兵迅速行动,驾驭着战车长剑,转瞬间消失在茫茫夜幕之中……

“‘箭在弦上’已成常态,部队闻令‘随时能战’!”李正连的大嗓门,源自一份满满的自信。然而2009年李正连刚当旅长时,心中却充满忧思。

赴任之初,李正连组织战备拉动,发现不少战士守着背囊侃大山,连警报信号都分不清楚。时隔不久,整旅千里转进执行演练任务,基层营连的战备物资“锣齐鼓不齐”。

“这种状态能打仗吗?”拷问,如重锤猛击着这位戎马疆场的优秀军人。

作为旅长,李正连心里清楚,部队组建时间不长,要在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导弹营盘,实属不易。但他更清楚,部队组建一天,就得备战一天,常备不懈,苦练不怠,时刻等待着那一声号令!

带兵打仗,使命催征。李正连带动全旅官兵牢固树起打仗标准,反复锤炼战备“组合拳”。

他打起背包住进发射一营搞试点,白天实地查短板,夜里挑灯定措施。一种行动一种行动地研究、一个物件一个物件地规范,不仅对战备所需的物资种类、数量、装卸载顺序等作出规范,还按照规格大小,体积重量、功能特点进行模块化、标准化配套储备,使整营应急出动时间缩减三分之二以上。

试点结束,全旅“找茬”,不断细化,反复完善,一份《旅物资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》出炉,按照不同战备等级和要求,相继建成14个涵盖16类13500余件器材的战备物资库、14个包含19类14000多个备件的装备备件库,依托信息化系统构建实时更新的数据库,使部队时刻保持“随时能用、随之能战”的临战状态。

实战需要,逼着思维升级。李正连组织训练骨干,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、部队地域特点等,建立完善三级岗位执勤防卫力量、三级联动应急处置力量,建立全天候预警监控值班机制,研究细化13种战备方案和12个应急处置预案,采取“全年轮换值班、循环滚动训练”的方式,常态化开展高戒备值班拉动、整旅全装拉动、防暴处突等七个拉动,探索的常规导弹部队“四级”值班待战模式在火箭军部队全面推广。

分享到:
最近更新